我国房屋空置率22.4% 专家:房地产拐点或2015来临

        发布时间:2014-06-17   来源:央广网  作者:百房网

字号: T|T
核心提示: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10日)一份有关家庭财产的报告引发了社会的关注,这份名为《中国家庭金融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10日)一份有关家庭财产的报告引发了社会的关注,这份名为《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称,我国自有住房率达9成,超过20%的家庭拥有多套住房。那么这些房屋,是不是都住着人?答案显然不是。那么有多少是空着的呢?空置率是多少呢?昨天这份报告给出的数字是22.4%,10套房子有将近4成是空着的。这个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社会资源浪费严重。那么出现房屋高空置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住房市场是否已经迎来拐点了呢?

此次发布的调查报告于2009年启动,历经2011年和2013年两轮大调查,涵盖全国29个省、262个县、1048个社区,采取了分层随机抽样访问的调查方式获得。

报告显示:我国家庭的住房拥有率已达到90.8%,其中城镇家庭住房拥有率为87.%,农村家庭住房拥有率则为95.8%。这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显著偏高。

于此同时,城镇地区自有住房空置率已上升至22.4% ,约为4898万套。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做出相关分析。

甘犁:存量房和产能都供给过剩是非常严重的,不要建保障房了,把这部分钱拿出来,去盘活存量,发住房的补贴,这样会增加有效性,增加资源的利用,同时也不要限购。

数据同时显示,目前经济适用房浪费同样严重,房屋空置率也高达23.3%。其中,家庭年总收入最高的25%家庭拥有经济适用房比例最高,达3.2%,错配现象突出,未能充分发挥其保障作用。对此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主任倪鹏飞分析,这与经济适用房分配初期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关系密切。

倪鹏飞:当时政策设计有问题,或者是很多人钻了政策的空子,出现了开宝马住经济适用房的问题,他们在拥有经济适用房的同时还拥有其他住房,导致经济适用房的空置。

空置房不是中国独有。报告中的空置房屋包括两类:仅有一套住房家庭因外出务工等原因而空置的自有住房,简称人房分离;还有就是多套房家庭持有的,既没有自己居住,也没有出租的。也就是这其中不包括建好没有卖出去的房子,如果将代售房也加入空置房计算的话,那么空置率将会增加1.5个百分点。

在国际上,美国的空置率计算和定义和我国是完全一样的。而其他国家的空置率则是是包括了代售房。2000年至今,美国的空置率介于1%-3%, 欧盟2004年的住房空置率调查显示各国平均空置率为9.5% ,中国形成高空置率的原因是什么?

甘犁:在我们数据里,房子空置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多套房没租出去是空置的,第二个原因是有多套房子,比如说,房子在四川人在北京工作,房子没租出去,所以空置,有一套房空置和多套房的空置,到2013年8月,一套房空置率由4.8%增加到5.1%,主要是人口流动在增加;多套房的空置比例由15.8%增加到了17.3%,所以空置率到2013年8月,中国家庭住房空置率是22.4%。

目前在我国房屋的高空置率不仅仅出现在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商品房市场,近年来,持续活跃的小产权房市场也未能摆脱的魔咒。面对高空置率造成的极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我们又该如何去破解呢?

报告显示,小产权房的空置率也是达到23.9%,并且33.8%的小产权房被多套家庭持有,出租率仅仅只有3.5%。

高空置率也造成了极大的有效资金沉淀。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8月,空置住房占据住房贷款余额达4.2万亿。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主任倪鹏飞判断,目前看,我国高空置率或将较长时间存在。

倪鹏飞:在城市化的加速期,尤其是在大国的情况下,空置率高在较长时间内应该是长期的现象,当然,空置率在什么样的一个水平才是合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倪鹏飞认为,目前房地产潜在增量供给过剩,结构性失衡,有不少城市已严重过剩,局部拐点已经来临,总体房地产拐点或于2015年来临,此次调查结果对房地产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倪鹏飞:它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就是我们对房地产的判断要有所调整,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房地产市场还有很大的缺口,增长还有很大的潜力,经济增长还要靠房地产带动,从现在看,我们对经济增长不能对房地产投资给予太大的期望,同时我们的政策也要调整到盘活存量这样一个关键点上来。

倪鹏飞建议二手房市场也要活跃起来。

倪鹏飞:增加房产税,降低交易税,使得手中该有房的人能把房子倒出来,使没房的或者是房子小的换大,有这样一个机制。住房市场有个过滤机制,中国过滤机制还没有实现,中国如何实现,就是要搞活、放手二手房交易市场。

【责任编辑:百房网】
复制地址打印关闭
分享到:

已经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

版权声明:一切标明来源“百房网”或注有“百房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最终以开发商公布为准,买房需谨慎,投资有风险。非本网原创作品(转载内容)如遇内容纠纷请参照本网版权声明,与本网无关。